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一同观看了《文明之旅》第45期。它以范仲淹创作的《岳阳楼记》为楔子,以北宋时期儒学面临的困境、缺陷以及复兴之路为主线,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公元1044年,重温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高尚情怀。《岳阳楼记》不仅展现了儒家思想在时代浪潮中的自我革新、文化重塑,更表现出北宋儒家士大夫精神世界的重构。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 “先忧后乐” 的政治抱负,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荐书·共享
“读《王国维与陈寅恪》一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的震撼、灵魂的洗礼。”周磊谈到,王国维与陈寅恪作为清华四大导师,在国家面临转型的历史时刻,既有文化定力,又有文化认同和担当,展现出大师们的思想风骨。阅读这本书,仿佛与两位大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思考历史的同时,也反思自身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
“李娟在序中说:'虽然这些收录成书的文字中许多想法和说法已经为现在的自己所否定了,但我仍然珍惜他们。而每次重读,总能真切的看到独自站在荒野中,努力而耐心的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漫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贯穿其间的那种逐渐成长,逐渐宁静,逐渐睁开眼睛的平衡感,也许正是此时全部希望生活的根基与凭持吧。'”陈柏利推荐的书是《阿勒泰的角落》,此书语言平和、温暖而质朴,能让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迅速沉静下来,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
“推荐大家都去阅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曾芊卉谈到,这是塔拉?韦斯特弗凭借坚韧毅力,在家庭与社会的重重阻碍下,最终走向自我救赎的故事。书中最触动她的一句话是:“你可以用教育重塑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无论出身如何,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知识,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价值。
“法律是公正的吗?”刘婷以一句疑问句作为介绍《消失的十三级阶梯》的开场白。“十三级阶梯”不仅是书中的重要线索,也代指死刑审核需要的十三道程序。书中对多个死刑案例进行剖析,深入探讨了死刑执行方式的演变以及背后的法律理念与人道关怀。法律不仅仅是对犯罪的惩罚,更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对人性的救赎。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在执法过程中平衡法律的刚性与人性的温度,让法治之光温暖人心。
“推荐大家阅读《毛泽东选集》,此书可以帮助大家汲取历史智慧、拓宽思维格局。”胡立楷鼓励大家多读书,他认为,读书并不是难事,关键在于做到有时间读书、有兴趣读书、有能力读书、有动力读书。同时,他分享了读《检察日报》的感悟,日报中的鲜活案例和深度观点,加深了他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古人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极其有限,而这本书的作者赵冬梅教授通过梳理大量官方史书和民间的随笔、传记、诗词、小说,以及考证古代画作,从各种图文档案中打捞古人的生活细节,完成了这部小而美的作品。”欧阳成分享的《人间烟火》从 "民以食为天" 展开,带大家走进古人的日常生活,打捞出古人衣食住行的点滴生活细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未改变。
书中有浩瀚星河,案里有人间正道。以法律为圭臬,匡扶正义;以书籍为常伴,滋养心灵。愿此次活动如一场春雨,在检察人员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待时光流转其生根发芽,让书香盈满检察岁月。